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70篇
  免费   4675篇
  国内免费   2218篇
耳鼻咽喉   541篇
儿科学   588篇
妇产科学   259篇
基础医学   2469篇
口腔科学   723篇
临床医学   5429篇
内科学   3341篇
皮肤病学   404篇
神经病学   850篇
特种医学   1658篇
外科学   3600篇
综合类   12701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5346篇
眼科学   541篇
药学   5954篇
  58篇
中国医学   4838篇
肿瘤学   1955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565篇
  2022年   1397篇
  2021年   1622篇
  2020年   1554篇
  2019年   789篇
  2018年   798篇
  2017年   1210篇
  2016年   856篇
  2015年   1728篇
  2014年   2296篇
  2013年   3066篇
  2012年   4345篇
  2011年   4371篇
  2010年   4108篇
  2009年   3652篇
  2008年   3623篇
  2007年   3520篇
  2006年   3046篇
  2005年   2405篇
  2004年   1861篇
  2003年   1275篇
  2002年   909篇
  2001年   920篇
  2000年   602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64年   8篇
  1963年   10篇
  1962年   7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威胁,也是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占城市居民的41.8%,占农村居民的44.8%。家庭医生及其团队对社区中年人群相关风险因素的调研评估、干预及综合管理,可尽早预防ASCVD的发生发展。目的 调查上海市徐汇区45~55岁居民ASCVD风险因素,为日后对相关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方法 采集2019年1-5月在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信息平台留存准确个人资料(性别、年龄、联系电话)及在本单位体检留存生理、生化数据〔身高、体质量、BMI、血压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PG)〕的530例居民的信息。采用电话回访或现场面对面调查,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相关章节内容定义ASCVD 风险,同时基于社区实际情况,将评估低危和中危人群归为ASCVD低风险组,高危和极高危人群归为ASCVD高风险组。采用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究居民ASCVD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放问卷530份,回收有效问卷502份,有效回收率为94.7%。ASCVD低风险组38例,ASCVD高风险组464例。ASCVD高风险组年龄、TG、FPG、男性比例、心脑血管病史比例、糖尿病史比例、高血压史比例、服用降压药史比例、服用调脂药史比例高于ASCVD低风险组(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0岁、TG≥1.5 mmol/L、FBG≥6.1 mmol/L、男性是居民ASCVD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服用调脂药史是居民ASCVD风险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上海市徐汇区45~55岁居民ASCVD风险的主要可控危险因素是血脂(TG)及血糖的异常;不可控危险因素是年龄、性别。对于增龄、男性、合并脂代谢异常的居民更应关注ASCVD的风险并予以生活方式干预和调脂药规范使用指导。社区开展多重风险因素评估及管理对ASCVD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及治疗均非常重要,对家庭医生及其团队开展相关一、二级预防工作有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分析自我管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缓解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ails 5个数据库1980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的文献,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后,收集以自我管理对RA患者疼痛缓解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所需数据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其中6篇文献为A级(低度偏倚),2篇文献为B级(中度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VAS疼痛评分(SMD=-0.32,P=0.50);疼痛自评(SMD=0.10,P=0.65);生命质量评分QoL(SMD=-0.72,P=0.38);健康评估问卷HAQ(MD=-0.12,P=0.31);DAS-28(MD=-0.28,P=0.42。结论:自我管理对RA患者疼痛缓解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临床及家庭应用价值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发病特征和侧凸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单中心纳入2013年1月~2018年4月61例合并RA拟行腰椎手术的患者,分为患有DLS者27例(DLS组)和无脊柱畸形患者34例(NDLS组)。提取信息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如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RA相关信息[如Steinbrocker分级、是否服用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等]、手术相关信息和DLS信息[如Cobb角、顶椎旋转角度、冠状位顶椎偏移距离、髂嵴连线高度、骨质疏松、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史和膝关节功能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Steinbrocker分级用来评价RA活动性,Cobb角反映腰椎侧凸程度,KSS用以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平均RA病程为16.8±12.7年,Steinbrocker分级Ⅰ~Ⅲ级分别为14例、34例和13例。两组患者以女性为主,DLS组(男∶女=1∶26)和NDLS组(男∶女=8∶26)在性别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1),而在年龄、BMI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Steinbrocker分级、服用DMARDs比例和骨质疏松患者比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共11例实施TKA手术,两组间TKA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53)。DLS组平均侧凸程度(Cobb角)为18.4°±9.0°(10.4°~39.2°),实施TKA患者其Cobb角(11.8°±1.5°)小于无TKA者(20.6°±9.5°)(P=0.001)。DLS组顶椎旋转角度为8.4°±6.8°,冠状位偏移距离为47.3±7.8mm,髂嵴连线均位于L4/5椎间隙。Cobb角与顶椎旋转角度、冠状位偏移距离和TKA存在相关性(P0.05),与其余参数均无显著相关性。针对DLS患者侧凸程度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行TKA为其影响因素(P=0.029),但TKA发生时间、TKA患者DLS病程与侧凸程度无明确相关性。行TKA患者KSS评分(88.7±5.3分)高于未行TKA者(80.4±10.0分)(P=0.034),KSS和Cobb角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717,P0.001),以Cobb为因变量的两者之间的拟合曲线为Cobb角=70.38-0.64×KSS。结论:合并RA的DLS患者在中老年女性更易出现;在既往行TKA的RA患者中,DLS侧凸程度较小;KSS与DLS侧凸程度存在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aSAH)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间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6例a SAH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3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细节化护理干预的3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评分改善幅度比对照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5分的例数比对照组多,3分的例数比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细节化护理干预应用到a SAH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可取得满意的干预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种植体术前设计和术后的三维位置,来评估数字化口腔种植导板的精确度。方法根据修复体的生物学功能和美学要求,使用3D种植软件对种植体位置进行设计。将设计的种植导板转化为手术用种植导板,指导47颗种植体植入合适位置。通过重叠术前和术后的CT扫描图像,分析植体肩部和根部的线性误差以及植体长轴的角度误差,比较植体设计和实际植入的3D位置。结果通过比较47颗种植体发现,种植体肩部的平均误差为(0.58±0.23)mm,种植体根部的平均误差为(0.66±0.30)mm,而角度平均误差为(2.40±1.02)°。结论与传统种植手术相比,数字化无翻瓣种植技术为临床医生提供方便;然而,为确保可预测的治疗结果,精确的术前设计是必须的,如此才不会导致可能出现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运用中医经方大黄?虫丸干预小鼠硅肺纤维化模型,观察其对小鼠硅肺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36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虫丸高、中、低剂量(1.560,0.780,0.390 g·kg-1)组,汉防己甲素组(0.039 mg·kg-1),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用静式染毒法连续40 d吸入二氧化硅(SiO2)粉尘复制小鼠硅肺纤维化模型,并用相应药物进行干预28 d后处死小鼠,获得血清和肺组织样品,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羟脯氨酸(HYP)的含量,运用肺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Smad2,Smad3,Smad7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的TNF-α,IL-1β,IL-6和HYP的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高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TNF-α,IL-6和HYP的含量(P<0.05,P<0.01),可见大黄?虫丸能够减轻硅肺小鼠肺部炎症。同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的p38 MAPK,NF-κB p65,TGF-β1α-SMA,Smad2和Smad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Smad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高剂量组中的p38 MAPK,NF-κB p65,TGF-β1α-SMA,Smad2和Smad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Smad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大黄?虫丸能改善硅肺小鼠肺泡炎症、细胞外基质沉积的情况,因而起到减轻纤维化的作用,这可能是通过调节p38 MAPK/NF-κB/TGF-β1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8.
由于高分辨率胸部CT和肺癌早期筛查的普及,同期多原发肺癌(或称同时性多原发肺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sMPLC)的检出率逐步提高。sMPLC与肺癌肺内转移的鉴别诊断成为尤其重要的临床问题。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刻画sMPLC的分子遗传学特征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既能阐释sMPLC的发生发展规律,也可作为临床病理诊断标准的补充和完善。本文对sMPLC诊断标准的更新进行总结,并以克隆性分析领域为例,综述sMPLC分子遗传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MMP20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参数、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病理科共127例鼻咽癌组织和37例正常鼻咽组织,利用免疫组化检测MMP20蛋白表达。采用卡方和Kaplan Meier生存曲线统计分析MMP20蛋白表达变化以及鼻咽癌患者临床参数、预后之间的关系。稳定沉默鼻咽癌细胞MMP20的表达,比较单克隆形成能力。结果 免疫组化分析检测显示,MMP20蛋白在鼻咽癌与正常鼻咽组织的细胞浆中均表达,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鼻咽组织。MMP20的高表达与鼻咽癌患者的T、N和TNM分期呈明显正相关。MMP20蛋白升高明显缩短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显示MMP20表达是预测鼻咽癌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沉默MMP20表达会导致鼻咽癌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结论 MMP20蛋白在鼻咽癌中高表达并导致了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0.
对叶百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巧  邹吉斌  姜阳明  梁光焰  胡占兴  郝小江 《中草药》2020,51(13):3378-3382
目的研究百部科百部属对叶百部Stemonatubero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相C18、硅胶、凝胶柱色谱、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光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对叶百部根部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甲氧基-3-甲基-2H-吡喃-2-酮(1)、stilbostemin A(2)、stilbostemin K(3)、stilbostemin P(4)、stilbostemin Q(5)、stilbostemin R(6)、stilbostemin T(7)、stilbostemin W(8)、stilbostemin X(9)、stilbostemin Y(10)。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吡喃酮,命名为对叶百部吡喃酮A,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